充斥著“產能過剩”、“裁員潮”、“破產潮”的光伏行業,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光伏行業都危機四伏,無論是光伏巨頭還是小型公司似乎都逃不過類似命運。
在巨額虧損、資金鏈不斷繃緊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往光伏電站方面轉型。
光伏行業相對論
光伏行業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這邊,國內光伏企業紛紛裁員、減薪;國外光伏企業裁員、破產、資金鏈條斷裂。那邊,光伏行業企業家均表示看好光伏行業的發展。
國內光伏巨頭賽維LDK董事長彭小峰曾表示,賽維LDK不裁員、不減產、不降薪,但在負債率高達227%面前以及光伏行業產能過剩的大環境下,曾經倔強的賽維LDK現在不得不大規模的裁員。
除賽維LDK外,另一國內光伏巨頭尚德電力也被曝出已準備1000萬美元的遣散費。
國外最大的薄膜光伏組件制造商FirstSolar宣布,正著手實施一項大幅降低成本的重組計劃,以削減成本,應對需求的萎縮和來自中國的競爭,計劃裁員2000人。
德國太陽能制造業的標志企業Q-cells最終因慘烈的成本競爭、融資無門苦苦掙扎后終于在4月2日向法院遞交了破產申請。
國外破產的光伏企業還有Solon、SolarMillennium等,像Q-Cells破產絕非最后一個,很有可能還會有其它企業卷入“破產潮”。
“在光伏行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原材料價格升高、生產成本上升、下游市場需求減小及歐洲各國普遍下調光伏補貼幅度政策的影響下,對我國光伏企業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均提出不小的挑戰。所以光伏行業的上市公司近期都有裁員問題出現。”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向21世紀網表示。
晶澳太陽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方朋表示,光伏產業剛進入黃金十年發展期。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主任委員李俊峰則表示,中國在2-3年時間將成為太陽能光伏利用的最大市場,2011年中國安裝超過3GW。
這邊,光伏企業各種“裁員潮”、“破產潮”接踵而至。那邊,光伏企業領導人卻表示紛紛看好。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是光伏行業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關鍵時刻,光伏行業“十二五”政策目標的確定,有利于光伏行業的發展,政策的下達也給光伏企業領導人打了一劑強心針。
“十二五”規劃一劑強心針
郎咸平表示,光伏行業產能過剩率為95%,為若干產能的過剩行業里的頭號黑馬。
光伏行業不僅僅是產能過剩的問題,還有全產業鏈上中游硅料、硅片、電池片基本全線虧損,成本上升利潤不斷被壓縮,促使光伏行業命懸一線,步入寒冬。
近期,科技部發布《風力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和《太陽能發電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
此次“十二五”規劃中,最受關注的焦點無疑落在光伏發電的成本上。
規劃指出,到2015年,光伏組件成本下降到7000元/千瓦,光伏系統成本下降到1.3萬元/千瓦,發電成本下降到0.8元/千瓦時;到2020年,光伏組件成本下降到5000元/千瓦,光伏系統成本下降到1萬元/千瓦,發電成本下降到0.6元/千瓦時。
此次規劃還指出,到2015年形成:多晶硅領先企業達到5萬噸級,骨干企業達到萬噸級水平;太陽能電池領先企業達到5GW級,骨干企業達到GW級水平;1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光伏企業,3-5家年銷售收入過500億元的光伏企業;3-4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光伏專用設備企業。
行業整合是未來光伏的企業的主旋律,中小光伏企業面臨一輪淘汰、并購道路。
而我國光伏組件90%都銷往海外。這必然加劇國內光伏企業的同業競爭,以謀取低成本運營。
這次“十二五”規劃也讓我們光伏行業的組件從銷往海外而像不斷向銷往國內發展。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表示,光伏行業將隨歐洲經濟回暖,市場需求不斷擴大而得到進一步發展。光伏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光伏整合的趨勢會增強。
光伏電站轉型路
涉及光伏行業的A股上市公司,一季度表現均不影響,許多公司業績更是大為變臉。
而目前大多數光伏企業都紛紛轉戰光伏電站的建設的過程中。
億晶光電于項目總投資8000萬元,9.8兆瓦光伏并網項目2010年5月獲得江蘇省發改委批準,于2011年12月28日并網發電。
由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17億元建設的多晶硅及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在內蒙古通遼市霍林郭勒市開始實施。
去年年底,東方日升宣布與墨西哥杜蘭戈州政府簽訂了在杜蘭戈建設200MW太陽能光伏電站項目初步合作意向書。
就連吸收海潤光伏恢復上市的ST申龍之前就進行了40MW光伏電站項目建設,現在又與武威市政府簽署框架合作協議,負責在2012~2015年,完成1GW光伏電站建設,總投資約人民幣100億元。
光伏企業轉戰光伏電站各有所為,一個不落下。
轉戰光伏電站的企業其實是自產自銷的一種,自己所生產的組件可以用在自己所建設的光伏電站中。
方正證券表示,投資電站有利于組件企業積壓庫存出貨,同時電站建成后公司可獲得未來電站運營或轉讓收益,但并網問題仍存一定風險。光伏行業整體趨勢反轉仍需等待。
光伏電站能否幫助企業止虧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觀察,然而大家都紛紛建設光伏電站,未來哪家光伏企業誰又能獨領風騷?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門窗幕墻英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