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央出臺多項政策抑制房價過快上漲,限購政策下的中國房地產 (論壇)業風光不再,除了銷售面積顯著萎縮之外,部分地區的房價也出現了不同程度下降。
房市冷暖與銀行業聯系緊密。一旦房價大幅下跌,會不會使銀行業遭受重創?這個問題在過去的一年中被反復問起。在國家房地產調控持續加碼以及經濟轉型不斷深入的大背景下,房地產信貸及產業升級等風險將不斷暴露,房地產領域貸款風險被視作銀行業盈利的最大隱患之一。
上述背景下,各家銀行紛紛調整信貸政策,對于開發類貸款,提高行業準入標準,主要選擇大型房企和重點客戶;而針對個人房貸客戶,則堅持以支持自住需求為主的策略,確保了風險的有效控制。
央行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銀行業房地產貸款增速呈現持續回落態勢:主要金融機構及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城市信用社、外資銀行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10.46萬億元,同比增長14.6%,比上季末回落2.3個百分點,比同期各項貸款增速低1.3個百分點;同期地產開發貸款余額7887億元,同比下降4.8%,比上季末低5.3個百分點;房產開發貸款余額2.64萬億元,同比增長14.9%,比上季末低3.5個百分點。
在加大對房地產市場調控力度的同時,為改善民生、擴大內需、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2011年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國家提出,未來五年要建設360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其中,2011年為1000萬套。11月1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截至10月底,全國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已超過1000萬套。
為此,在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的指導下,銀行業積極投身安居工程,優化信貸結構,加大了對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公租房 (論壇)、廉租房和棚戶區改造的三類保障性工程貸款余額達到2672億元,比年初新增951億元,遠遠高于商業房地產貸款的增長速度。
其中,截至2011年11月底,國家開發銀行保障性安居工程開發貸款余額已經超過了1800億元,本年余額新增近800億元,分別占全國銀行業保障性安居工程開發貸款余額和本年余額新增的一半以上,貸款質量保持優良,成為全國保障房建設的絕對主力銀行。
樓市調控帶來的不確定性將使銀行未來面臨更大的償還壓力和抵押物減值風險。無論是正常的市場行為,或是迫于宏觀調控的原因,還是對中資銀行風險的憂慮,這都成為了中資銀行2011年的重要關鍵詞。但長期看,房地產市場將保持增長趨勢,房地產領域仍是銀行重要的業務領域,因此如何實現業務轉型將成為銀行業面臨的問題。而銀行積極投身保障性安居工程,不僅服務了地方經濟,體現了銀行業的社會責任,更重要的是為銀行業的發展和創新提供了新的增長點,成為金融業轉型升級的“催化劑”。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門窗幕墻英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