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近年來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新能源產業逐漸成為徐州繼“老工業城市”、“煤都”之后的又一張名片。這其中,江蘇中能硅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無疑是徐州新能源產業的龍頭品牌。光伏產業作為徐州新興支柱產業,己成為稅收增長的主力軍,今年前10月入庫各項稅收10.5億元。
從啟動投資項目,到“坐擁”中國市場的“半壁江山”,“中能”僅僅用了5年就成功撬起了徐州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是目前世界上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基地,其建成的產能產量位居全國第一、亞洲首位、全球第三,占領了國內45%的市場份額。預計到今年年底多晶硅產能將突破31000噸,實現了多晶硅材料的規模化中國制造,大大緩解了中國太陽能光伏企業多晶硅原料長期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為光伏下游企業提供了優質、低廉、充足的原料保障。
近年來,全國光伏產業鏈各個環節都出現了價格大幅下跌的趨勢。為了幫助江蘇中能硅業快速走出困境,江蘇省徐州地稅局及時組織稅務顧問團,有針對性的開展稅收調研,深入企業了解產業結構,跟蹤產業動向,服務產業發展,為光伏企業提供科學性、合理性的對策。同時利用稅務干部懂財務、懂稅收知識的長處,積極幫助企業防范和減小經營風險。并根據現行稅收優惠政策,確保光伏企業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各類稅收優惠政策,為企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先后落實稅收優惠12億元。在地稅部門的大力扶持下,江蘇中能硅業2010年完成產能17000噸,實現銷售80億元,入庫各種稅收9.52億;2011年預計產能將實現31000噸,截止今年10月底已入庫稅收10.5億元。目前,中能硅業正在實施多晶硅擴產項目以及相關的技術改造項目配套建設,實現多晶硅生產節能、環保、低成本制造。如今,江蘇中能多晶硅的生產成本已由2008年的每千克67美元下降到目前的20-22美元之間,遠低于國內平均成本線。
除了大力發展國際一流的多晶硅的原材料生產基地,中能硅業還積極向產業鏈下游拓展,帶動中國光電產業發展壯大,力爭“十二五”期間營業收入超千億元,進入世界500強行列。目前區內已形成了以中能硅業為龍頭,下游光伏產業為支撐的光伏產業鏈,在江蘇徐州形成超千億元新能源產業群指日可待。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門窗幕墻英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