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知名在線招聘網站日前面向全球員工做了一個“評價老板”的調查,來自中國地區的結果如下,高達29%的參與者認為“老板很優秀”,這個比例高于全球其他任何一個地區。認為老板完全不稱職的比例也僅為15%,也遠低于全球水平。這個數據應當如何解讀?有職場專家表示,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員工遇到了“絕世好老板”,而是中國員工大多對老板心存敬畏,不敢指出老板不足。那么,在當今職場,這種對待老板“畢恭畢敬”的心態是否有些不合時宜?什么樣的“上下級關系”才是我們所需要的?在職場觀、擇業觀較為前衛的深圳和香港“上下級關系”又呈現哪些不同于其他城市的面目?
下班后約上司一起打游戲、做水療
你敢對上司直呼其名嗎?深圳“85后”IT人士Y isu告訴南都記者,他與上司經;サ烙⑽拿,上下級關系簡單直接;在香港某理財公司上班的M ichael表示,直屬上司“威嚴不再”,就跟普通員工差不多;深圳靦腆工科男jojo把上司變成了“同吃同住”的鐵哥們,而技術男O scar的一項重要業余生活就是,下班后和上司一起打游戲、做水療……這哪里還是“上下級”關系,簡直親密得如同大學上鋪兄弟。
為什么威嚴的上司會變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哥們?有“80后”員工表示,相對于過去開口閉口“科長”、“處長”的時代,現在大多數公司的上下級關系比較扁平化,沒有森嚴的等級。受現代化職場工作氛圍的影響,員工和上司尤其是直屬上司之間的“上下級差別”已經十分模糊。
那么,不敢對老板“說不”的羞澀心態,在當今職場是否也有所緩解?深圳某媒體人士小邵表示:“以前,指出老板不足總是心存芥蒂,礙于‘面子’,現在,我們也會用幽默、詼諧的語言,通過酒桌聯誼、半開玩笑等方式,向老板側面‘提議’,老板大多也會欣然接受,絕不會事后算賬。”原來,員工“忠言順耳”、老板不計前嫌,使上下級關系呈現出嶄新面目。
南都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有人將新時代上下級關系總結出了以下類型:一、上班合作下班陌路型,把工作和生活區分得清清楚楚,上下級之間在工作上親密合作,在生活上卻毫無交集;二、稱兄道弟型,員工與老板有共同愛好,除保持一般的工作接觸外,在生活上也密切聯系,甚至成為了掏心掏肺的好朋友;三、亦師亦友型,員工與上級有共同的職業目標,可在其所屬行業進行技術交流、業務溝通、資源互動等等。當今職場的上下級關系已經呈現出“多元化”的面貌。
社交方式多元化促進上下級關系多元化
上下級關系為何由當初的“老鼠見到貓”變成了“哥倆好”?為何上下級之間可以直呼英文名?前程無憂公關部經理馮麗娟告訴南都記者:“外資企業、合資企業的發展,加上原來國企央企民企,多元化的企業結構帶來了多元化的企業文化。”據介紹,各家企業的人員流動性很大,就會產生相互影響。“比如最早只有在外企會用英文名作為稱呼,而現在這一舉措越來越多地被一些民營企業借鑒。”展動力獵頭C E O、人力資源專家郭展序表示,“使用英文名是很好的方式,因為它不去人為設置層級關系,沒有距離感,減少障礙,同時也更加平等。”
上下級關系越來越平等,使員工無需過分鉆營“馬屁術”,而是轉向了自身的價值訴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人力資源研究培訓中心副主任林澤炎告訴記者:“新時代員工更多是以實現自身價值為導向,而不僅僅是為了工作。這也因而帶來了平等溝通的趨勢。”郭展序表示:“80后進入職場,不希望出現傳統的等級關系,除了工作之外還希望有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所以他們有時候會拒絕加班。”對個體權利的看重,大于對上級的敬畏,這也是上下級關系變得多元化的誘因。
也有專家認為,通訊工具的更新換代也給人際關系帶來了新的影響。郭展序表示:“即時通訊工具的出現可以讓溝通順暢快速便捷,瞬間實現。”這正符合職場中溝通簡單直接的要求。“相對于過去那種依靠匯報、批閱來處理問題的方式來說,現階段的技術可以省去很多麻煩,而這些麻煩可能會造成上下級之間關系的不順暢。”馮麗娟表示,“現在還出現了SN S社交網絡和微博,這會讓上下級關系更加靈活。”
“85后”員工與領導溝通要注意“隱性規則”
那么,面對如此新型多變的上下級關系,作為剛剛踏入職場的“85后”新丁,應當如何應對?老板看起來像“哥們”,是不是真的就可以把老板當“哥們”?郭展序提醒“新丁”們要注意“隱性規則”:“盡管上下級關系出現了這么多的類型,但是有一點要牢記在心,無論溝通的方式怎么改變,雇主和雇員的法律關系不會改變。上下級關系事實上是存在的,只是由顯性變成隱性,這是游戲規則。”
盡管上下級溝通方式已越來越活絡、前衛、順暢,但馮麗娟卻指出,一些“85后”在處理上下級關系上還是太過“僵硬”了:“不少‘85后’的表達溝通交往方式比較封閉,他們對于強制監管行為心存芥蒂。不太愿意向上級袒露問題,經常是一個不爽就辭職。”馮麗娟透露,造成這種溝通障礙,往往跟85后的成長環境有關。“他們在家庭學校里面有很多想法都被父母或者老師否定掉了,甚至連犯錯的機會都沒有。這是造成他們不愿意主動溝通的原因。”對此,馮麗娟建議,管理者應主動與年輕員工溝通———“只有雙向的溝通才能保證決策的正確性、執行的有效性”。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門窗幕墻英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