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99771"><nobr id="99771"><progress id="99771"></progress></nobr></listing>

            <form id="99771"><span id="99771"></span></form>

              <address id="99771"></address>

              <address id="99771"><form id="99771"><nobr id="99771"></nobr></form></address>

              <address id="99771"><address id="99771"><listing id="99771"></listing></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99771">

              您好,[會員登錄] 專業、專注、用心服務門窗幕墻行業!
            1. 海爾總裁楊綿綿的商界創業故事

              • 更新時間:2011-1-2 18:48:13  文章來源:互聯網
              • 責任編輯:管理員  本條信息瀏覽人次共有

               楊綿綿,1941年8月出生,畢業于山東工業大學,研究員工程師。曾任青島電冰箱總廠副廠長兼總工程師,青島海爾電冰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副董事長、海爾集團公司常務副總裁,F任海爾集團公司總裁、黨委副書記、董事局常務副主席,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全國人大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代表。兩次入選美國《財富》雜志“美國以外世界50位商界女強人”,最近獲得“2006中國十大卓越首席品牌官”稱號。

                  商界女強人

                  很久以前,男人寫下規則,制定了標準,這些規則和標準主宰著今天的商業環境。為了在這個依然是男人把持的財經界取得成功,她們憑借怎樣的獨特魅力,游刃有余,大放異彩?

                  “財經名女圈”關注財經界名女,讓讀者感受她們非同一般的人生。

                  人物評價

                  就是覺得她和別人不同,在她的同齡人還在利用上班時間買菜、織毛衣、洗衣服的時候,她在認真地讀書學習。楊綿綿最大的特長在于,你本來期望的是二,她卻可以發揮到十。——張瑞敏

                  她豪爽、豁達,講話和工作都揮灑自如,更像一個男子漢。但她這人平時就喜歡和我們開玩笑,沒有一丁點總裁的架子。和楊總裁一起工作,你會變得更年輕,因為她是一個有生活情趣的人。——海爾員工

                  沒有楊綿綿的工作,張瑞敏的管理思想不可能如此順利地執行,她擅長將首席執行官制定的政策落實下去。——海爾獨立董事、管理專家潘承烈

                  在她身上閃現著細致而頑強的進取精神。經歷市場風雨,不事張揚,平和而有信仰。——《當代經理人》雜志

                  海爾集團從青島的一家電冰箱廠成長為價值122億美元的全球家電巨頭。楊綿綿在執行海爾集團“一低三高”戰略方面功不可沒。——美國《財富》雜志

                  如果是在機關單位,一位65歲的老太太,應該早已享受了10年安逸的退休生活。

                  如果當年沒有答應張瑞敏的邀請,1941年出生的楊綿綿也許和無數退休老人一樣,這個春季正和老伴一起在外旅游踏青。

                  但是,當年從機關單位跳槽出來的楊綿綿,20多年來還是“像男人一樣戰斗著”。

                  海爾的一名員工說:“她豪爽、豁達,講話和工作都揮灑自如,更像一個男子漢。”

                  “如果說有什么遺憾的話,我就是老想出去好好玩一下,放松放松,但一直沒有機會。不知道等我有時間了還能不能走得動。”

                  對喜歡旅游的楊綿綿而言,這個遺憾至少到目前還沒有機會彌補。

                  “現在我已經65歲了,已經過了退休年齡,但只要對企業還有用,我就愿意一直工作下去,因為忙習慣了,乍一停下來,可能還不適應,離不開了。”

                  這種內心的矛盾,記者完全能夠理解。

                  記者和楊綿綿有過許多次交談,她操著略帶上海味的普通話說海爾,說到興奮處本來就快的語速就會再提兩檔。

                  記者也多次聽過楊綿綿充滿激情的演講,一談到海爾總是那么精到、新穎而富有沖擊力。對于在海爾傾注了20多年心血的楊綿綿來說,海爾就像她的第三個“女兒”。

                  人們喜歡將那些樸素而簡潔的文字——突出的業績、特別的影響力、管理的創新性和思路的前瞻性——看作是對這位兩次入選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位商界女強人”的中國杰出女企業家的真實評價。

                  “給張瑞敏做助手是我的機遇”

                  1963年,楊綿綿從山東工業大學內燃機專業畢業,這位出生于上海的22歲女大學生沒有回到上海,而是在當地做了教師,后來又進過工廠,去海爾前在一家機關單位的引進辦過著波瀾不驚的生活。

                  碰到了張瑞敏,她的人生軌跡就變了。

                  1984年,張瑞敏力邀楊綿綿到青島電冰箱廠工作。許多年后,張瑞敏說:“當年力邀楊總裁一同創業,就是覺得她和別人不同,在她的同齡人利用上班時間買菜、織衣、洗衣服的時候,她在認真地讀書學習。”今天看來,當年的這種印象也許是樸素和直觀的,卻由此奠定了一位杰出商界女性的創業史。

                  而楊綿綿在許多年后則說:“給張瑞敏做助手是我的機遇,跟他干,敢想事,能干事,能成事。”

                  也許正是張瑞敏的人格魅力感動了楊綿綿。

                  然而,楊綿綿的參與,是以艱苦和艱難為開端的。

                  對于那次影響一生的跳槽,后來楊綿綿自己形容說,當時完全是從天堂來到了地獄。正因為此,她那時還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了規劃:“那時候,真的是我個人都沒有想過,這個冰箱廠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海爾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當時我想,張首席也就最多干兩年吧,他回去了,我也就回去了,結果一做就做了這么多年。”

                  1984年,中國經濟初破冰河,在缺乏現代企業管理氛圍的大背景下,張瑞敏率先把質量大旗舉起來,鮮明地提出實施名牌戰略,并將其作為海爾創業時期的最大目標和企業長期生存發展的前提。楊綿綿馬上成了這一戰略的積極推動者和領導者。

                  如果說,在海爾的創業史上,張瑞敏更像一個管理理念的創造者、創新者,楊綿綿則更像一個“布道者”,是她將張瑞敏的思想水銀泄地般地迅速傳播到了企業的每一個角落。

                  海爾獨立董事、管理專家潘承烈評價說:“沒有楊綿綿的工作,張瑞敏的管理思想不可能如此順利地執行,她擅長將首席執行官制定的政策落實下去。”

                  創新使人永遠保持年輕

                  楊綿綿不僅善于執行,她還是個善于動腦子的人。

                  當初,由于不懂冰箱怎么造,她就去圖書館找做冰箱的書,居然真找到了一本,書名叫《電冰箱》,作者單大可。她打聽到這人在上海,于是就趕到上海去請他做顧問,讓他從頭給自己講了一遍冰箱的基本原理。后來,他們就自己畫出圖紙,然后用單大可教的“土辦法”來造冰箱。

                  這種對創新的執著追求現在已被海爾視為取勝的法寶。

                 楊綿綿認為,這些年,海爾所以領先中國企業的經營潮流,就是沾了創新的光。20世紀80年代,市場物資供不應求,真正是“機器一響,黃金萬兩”,海爾率先實施了質量工程,到1988年就拿到了中國冰箱史上第一塊金牌。到1989年,供求已達到了平衡,產品質量成了關鍵,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企業開始抓產品質量了,而海爾又提升了一步:從抓產品質量延伸到了服務。當大家重視服務時,海爾又提出“為用戶創造需求”,出了洗衣機可以洗地瓜的著名案例。

                  記者請楊綿綿談談海爾近兩年來的創新內容,她很專業地說了四條:

                  ——T模式:把時間坐標標在流程節點上。海爾在2005年發展模式從流程再造到“人單合一”。2005年海爾把流程的節點加上一個T,把時間的坐標標在了流程的節點上,這個時間是全球式競爭的速度要求,所以這個探索是模式的探索。這個“T”首先是“時間(time)”的概念,其次這個“T”是實施一個有競爭的市場“目標(target)”,每一個節點都有一個市場競爭目標,第三個是“今天(today)”,今天的工作要有日期,要有日報、日清,第四個是每一項工作都是“團隊(team)”來完成的。“T”模式是信息化和全程優化的。

                  ——從創新產品到創新國際標準。過去很簡單的競爭就是產品的競爭,但是產品的競爭再上一個檔次就是行業有沒有話語權,海爾今天做的探索有兩個產品標準,一個是熱水器的防電墻,一個是雙動力洗衣機的標準。洗衣機標準進入到國際標準,也就是國際標準覺得你這個企業標準可能上升為國際標準。海爾認為,行業標準就是行業的法律,創新行業標準,標志著企業具有行業話語權。因此,這個競爭不只是產品的競爭,而且是行業話語權的爭奪。

                  ——從傳統的整機制造到垂直縱深發展的行業探索。海爾不但擁有96大門類15100多個規格品種的產品群,還利用已形成的門類齊全、規模效應的優勢實現從整機制造到專業零部件、新型原材料、大規模集成電路、軟件開發的垂直縱深發展。在零部件、新材料和機器人等領域,海爾都已達到世界級水平,這不但保障了海爾的世界級制造水平,還成為海爾新的增長點,除為海爾服務外,還為通用、豐田、福特等世界級企業提供解決方案。

                  ——從營銷產品到經營產品化品牌的探索。海爾的目標是創出屬于中國人的世界名牌,產品運營是創世界名牌的基本層面,世界級品牌運營商才是海爾的真正定位。隨著海爾品牌在全球市場的美譽提升,海爾品牌在全球市場運營中的地位也日益彰顯。在設計領域、制造領域、物流領域、配套領域、售后服務領域,海爾品牌吸引全球眾多品牌的戰略合作。

                  楊綿綿在58歲時學會了開車。許多休息日,她都自己駕車到基層檢查工作。像她學習駕車一樣,對一些新知識、特別是與企業經營管理相關的知識,她也都充滿著好奇,充滿著對學習的沖動。她每周要工作70多個小時,但她從沒有放棄過學習,包括休息日。她學習電腦、了解網絡,也關心著企業股票的漲跌。在新經濟的大潮中,她不僅沒有成為一個落伍者,而且成為企業創新的引路者、倡導者。在今天海爾的創新辭典中,有著楊綿綿不懈追求的影子。員工們說,與楊總裁一起工作,你會變得年輕。

                  管事先管人,管人帶作風

                  楊綿綿看重海爾這個團結奮斗的群體。

                  張瑞敏提出了“人人是人才,賽馬不相馬”的理念,楊綿綿則成正是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人才競爭平臺的搭建者。

                  看看這支隊伍的年齡構成,我們便可以看出其中的活力:管理人員平均年齡27歲;看看那些不拘一格選拔上來的人才,我們便可以看出這一競爭平臺的威力:通過“賽馬”機制升遷到集團副總裁崗位上的有3人。

                  “你有多大才干,就為你搭多大舞臺”,“上崗靠競爭,在位要受控,屆滿要輪崗,末位要淘汰”,“賽馬不相馬”——海爾的這些人才理念、用人理念,已為許多人所熟識。

                  2000年2月的一天,有三名事業部的部長競爭制冷產品本部負責人。三人對本職工作都可謂行家里手,但對全局的發展卻缺乏清晰的思路。當有些評委認為按評議得分情況從三人中選出一個時,楊綿綿卻冷靜地說:“我認為三個人都不符合要求!”她指出,“胸懷全局者,才能擔當重任,當海爾的干部必須要有全局意識,有把握全局的能力,這是海爾向國際化邁進的重中之重和必然要求。”那三位事業部長在楊總裁面前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表示努力改進。在她的大力倡導和嚴格要求下,海爾各種人才迅速成長起來,其中省市專業拔尖人才就有38位。

                  楊綿綿是在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推薦、選拔、培養著一批批有志于海爾事業的優秀人才。山東省十大杰出青年、海爾集團常務副總裁兼海外推進本部本部長柴永森,原是一位普通的中層干部,楊綿綿經常同他一起研究目標的可行性,途徑的可操作性,問題的糾偏等等,在這種研究和交流中,發現他有卓越的管理潛質,便提議由他擔任剛兼并過來的紅星電器廠總經理的重任。楊綿綿一方面放手讓他提思路,另一方面又手把手地和他一起制定了“不投入一分錢,靠海爾文化扭虧為盈”的改組方案,并在實踐中推進。在楊綿綿的支持下,柴永森不負眾望,帶領員工艱苦創業,短短三個月即實現了扭虧為盈,并用兩年的時間走過了同行業二十年的發展路程,成為同行業的領頭雁。這個案例就是著名的《海爾文化激活“休克魚”》案例,成為被哈佛大學納入MBA案例庫的首家中國企業。

                  楊綿綿是在用豁達的胸懷影響和帶領著一個團隊,這個團隊已經成長為海爾的中堅。楊綿綿很寬容,對自己有功不表功,對部下糾錯不記錯。她的一個信條是:管事先管人,管人帶作風。即使是現在,身為總裁的楊綿綿,還每天都往基層跑,掌握終端執行集團思路的具體情況。她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成為企業真正的創新元素,為此,她把自己的經驗、學識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部下。

                  楊綿綿的這種實干作風,感染著海爾的廣大干部職工,正如海爾員工們說的,和楊總裁一起工作你會感到充實愉快,你會不由自主地產生一種不斷上進的沖動。

                  成功地經營一個家庭

                  在外界人看來,一個龐大家電王國的總裁和一個家庭主婦之間,似乎有著難以逾越的鴻溝。

                  但楊綿綿實現了成功地逾越。她不僅成功地經營了一個企業,也成功地經營了一個家庭。無論是作為一個職業女性還是一個家庭成員,楊綿綿無疑都是一個駕輕就熟的成功者。

                  楊綿綿有一個傳統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上有九旬的婆婆,下有兩個女兒,目前都已結婚,她自己也在1997年成了外祖母。

                  楊綿綿和愛人是大學同學,幾年前愛人從總工程師的位置上退了下來,照顧家庭就成了他的任務,他做的很好,給妻子營造了穩固的大后方。朋友、同事、鄰里人家都說,這是一個忙碌著的家庭,但也是一個相親相愛、和和睦睦的大家庭。

                  楊綿綿的事業早已成了全家人的事業。她每天回家都要把一天的工作經歷告訴家人,對一些問題也會虛心地向家人“討教”,聽取他們的看法,有時因為看法上的不同他們甚至還會發生一些“爭執”。潛移默化的溝通,讓海爾的發展成了這個家庭每個成員都十分關心的事情,全家人為楊綿綿的敬業感動,楊綿綿也為家人的支持感動。偶有閑暇,全家人坐在一起時,楊綿綿會也仔細傾聽丈夫、女兒講講各自的生活、工作中的事兒,其樂融融的氛圍也在這個家中彌漫著。

                  一個是和和睦睦的小家,一個是團結奮進的海爾這個大家——從某種意義上說,楊綿綿成功地經營著兩個家庭。


              文章轉載請注明轉自《門窗幕墻英才網
              分享到:
              關閉窗口
              職場資訊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